![]() |
歌仔戲的由來 |
發表回覆 ![]() |
頁 <1234> |
發表人 | |
Lin.C.S ![]() 高級會員 ![]() ![]() 註冊時間: 2001 Oct 15 狀態: 離線 積分: 512 |
![]() ![]() ![]() ![]() |
至於七字仔的間奏,
在落地掃時期,演員必須面向四方演唱, 在各句唱詞之間都各有一段間奏。 進入內台戲之後, 隨著劇情的緊湊需要, 除了保留第一句前腔尾的間奏之外, 經常將第二、三間奏省略。 特別是緊七字仔,一直使用著這種精簡的版本。 ++++++++++++++++++++++++ 從汪思明和小招治演唱的「山伯英台隔寒中」和 汪思明和李長明演唱的「黑貓黑狗」當中, 保有兩首早期的台灣江湖調。 其樂曲結構、字位格式與七字仔完全相同,僅音樂風格不同而已。 從這兩首早期江湖調當中,已經可以證明七字仔是源自於江湖調。 早期江湖調的間奏與古早七字仔一樣, 後來將間奏省略,其省略手法與七字仔一樣,僅保留第一句前腔尾的間奏。 將第四句後腔濃縮,將尾句改成「依」字拖腔,並加前奏為尾奏, 這種精簡版的江湖調即是今日常見的江湖調樣式。 +++++++++++++++++++++++++ 江湖調的音樂相當淒厲,和賣藥仔跑江湖餐風露宿的心境有關, 到了轉變成七字仔以後,歌仔戲界正式以七字仔取代江湖調, 江湖調逐漸少用,僅在劇中特定場景才能使用, 演唱時改用最初的月琴和大廣絃伴奏。 林江山 |
|
林江山
|
|
![]() |
|
Lin.C.S ![]() 高級會員 ![]() ![]() 註冊時間: 2001 Oct 15 狀態: 離線 積分: 512 |
![]() ![]() ![]() ![]() |
台北的淡水河流域,因港口貿易而興盛起來,當時的貿易商有行郊的組織,大稻埕和艋舺是台北地區藥商的最大集中地。藥商為了推銷藥品,啟用廉價的歌仔演唱者,穿村過莊跑江湖賣藥,這些賣藥仔邊唱歌仔調邊推銷藥品,這種歌仔調和早期傳自大陸的歌仔調已經不同,是台灣賣藥時期產生的新曲調,人們稱這種歌仔調為賣藥仔調,又稱為江湖調(跑江湖)、勸世調(勸世歌詞)。賣藥仔靠嘴巴吃飯,胡瑞瑞,不牢靠,因此賣藥仔又被稱為王祿仔仙,賣藥仔調又稱為王祿仔調。呂訴上在書中提到:最初的演出和馬路旁打拳賣膏藥的行商一樣,這個記載是相當正確的。
賣藥仔有業績的壓力,光靠歌仔調是不夠的,於是結合歷久不衰最具煽情效果的車鼓戲,因而發展成落地掃。呂訴上在書中提到:落地掃又稱車鼓戲。蕭守梨提到:做落地掃是在賣藥。早期的許多歌仔戲藝人同時也是車鼓戲藝人,汪思明即是當中有名的例子。賽月金(新莊人,大陸歌仔戲初期藝人和重要傳承者)的養父簡匏(車鼓匏)成立如意社(新莊),是一個由車鼓戲轉唱歌仔戲的社團。 清末民初時,台北藥商大都集中在大稻埕迪化街和艋舺蕃薯市街附近一帶,這些藥商才是賣藥仔跑江湖的催生者,當時的宜蘭地區僅是農村社會。七字仔由江湖調演變而成,因此台北地區的淡水河流域才是歌仔戲的原鄉,不是宜蘭地區。呂訴上在書中提到:歌仔調最初沿著淡水河傳唱,這個記載是相當正確的。 落地掃因偶然機會登上舞台而演變成老歌仔戲。不久之後歌仔戲轉入戲院,進入內台歌仔戲時期,促使全台歌仔戲團和子弟班的蓬勃發展。新舞台原名淡水戲館,亦稱「淡水會館」,1909年由日人興建於大稻埕太原路,是台北首座以台灣人為主的休閒娛樂戲院。1915年由辜顯榮買下,易名為「台灣新舞台」。1931年左右,辜顯榮義子楊蚶買下鴻福京班,易名「新舞社歌劇團」,全面改演歌仔戲,成為新舞台的常駐戲團,由蕭守梨擔任總管,蔣武童、喬財寶、李天祿、宜蘭笑(游阿笑,宜蘭人)等藝人,都曾經在此演藝過。 從大稻埕、艋舺的藥商到大稻埕的新舞台,在地緣上具有前後的因緣關係。台北歌仔戲在歷經內台時期的焠鍊之後,已經快速地轉變。宜蘭地區(邊緣地區)的老歌仔戲只是台北(核心地區)早期型制的保存而已,並非原生地。(早期七字仔有兩種,這兩種都曾經流傳到宜蘭和大陸,後來台北(包括南部地區)統一成目前常見的這一種,另一種已經廢除不用,目前僅存於宜蘭地區)。 或許是初期的許多歌仔戲藝人,如陳三如(陳三儀)、游阿笑(宜蘭笑)等都是宜蘭人(兩人的主要活動地點在台北),因此呂訴上才將歌仔調說成源自宜蘭,宜蘭人都說歌仔調是來自於外地,因此呂訴上的這種說法是沒有根據的。(呂訴上從陳嘯高、顧曼莊〈福建和台灣的劇種-薌劇〉當中抄錄「七字調(一名四空仔)」,顯然已經承認七字調和四空仔具有關聯,但是並未將原文「錦歌四空仔改作的七字仔」結論一併抄錄過來,反而將歌仔調的源頭指向宜蘭,這是該書矛盾之處。究其原因:一種是呂訴上根本不承認七字仔是源自四空仔,因台灣並沒有這種說法;一種可能和大陸避諱政治因素一樣,將歌仔、歌仔戲改稱錦歌、薌劇,因此才將歌仔調的源頭指向宜蘭。還是另有原因?) 四空仔說最初是由陳嘯高、顧曼莊(大陸)所提出。從古早七字仔、早期江湖調、四空仔的比對當中,已經證明這種說法是錯誤的,七字仔由江湖調演變而成,並非四空仔。從台北藥商的僱用賣藥仔跑江湖,以及後續的內台歌仔戲由台北起端,這些事實已經說明:台北才是歌仔戲的原鄉,並非宜蘭。 林江山 |
|
林江山
|
|
![]() |
|
Lin.C.S ![]() 高級會員 ![]() ![]() 註冊時間: 2001 Oct 15 狀態: 離線 積分: 512 |
![]() ![]() ![]() ![]() |
在「歌仔戲藝術文化資訊館」當中:
http://www.twopera.net/ 按「音樂館」→《歌仔戲音樂主題討論區》, 進入「歌仔戲音樂曲調討論」, 當中有許多歌仔戲曲調可以下載,有些附有說明。 該討論區由歌仔戲名琴師柯銘峰(Elfin)擔任版主。 對歌仔戲有興趣者,可入內瀏覽。 林江山 |
|
林江山
|
|
![]() |
|
Lin.C.S ![]() 高級會員 ![]() ![]() 註冊時間: 2001 Oct 15 狀態: 離線 積分: 512 |
![]() ![]() ![]() ![]() |
對於大台北地區早期的歌仔戲活動資料,包括藝人、社團、葯商等,戲曲界應當積極規劃調查,否則時過境遷,物滅星移,對於歌仔戲早期資料的保存,將是一大損失。
目前大稻埕和艋舺的藥商已經數度易主或是關閉,資料大多蕩然無存,想要從中理出藥商和賣藥仔的關係,已是一件不易的工作。 林江山 |
|
林江山
|
|
![]() |
|
秀將太郎 ![]() 見習會員 ![]() 註冊時間: 2006 Dec 28 狀態: 離線 積分: 13 |
![]() ![]() ![]() ![]() |
歌仔戲本就不是起源於宜蘭
只是這些年來伴隨著政治話而成為牢不可破「宜蘭神話」! 林江山先生說的沒錯,歌仔戲是起源於淡水河流域, 從太平歌、七響陣、江湖調、內山鑼鼓、車鼓陣....隨著關渡媽祖的信仰圈而逐漸發展而壯大,而成為一種穿著類似車鼓戲表演者衣服在廣場表演「唱歌仔搬戲」的形式。 若說穿起正式戲服「粉墨登場」的歌仔戲, 其真正發源地卻是在淡水河出口的八里! 戲服,卻是來自一個散了團的四平戲班! 第一批登台演唱歌仔戲的,是當時八里地區的一群討海為生的魚夫! |
|
|
|
![]() |
|
Lin.C.S ![]() 高級會員 ![]() ![]() 註冊時間: 2001 Oct 15 狀態: 離線 積分: 512 |
![]() ![]() ![]() ![]() |
感謝秀將太郎的回應,
八里粉末豋場,是較新的說法, 願聞其詳, 煩請向大家介紹。 林江山 |
|
林江山
|
|
![]() |
|
秀將太郎 ![]() 見習會員 ![]() 註冊時間: 2006 Dec 28 狀態: 離線 積分: 13 |
![]() ![]() ![]() ![]() |
關於「第一次粉墨登場演出歌仔戲」,
是20年前我從一位老藝人處所獲知的訊息, 這位老藝人早已作古,多說無益! 我早期的訪談錄音帶也被借去不還.....算是丟了! 有機會見面,我再轉述與江山兄聽聽。 橫豎......諸位網中人別再相信任何宜蘭鬼話就是了! |
|
|
|
![]() |
|
Lin.C.S ![]() 高級會員 ![]() ![]() 註冊時間: 2001 Oct 15 狀態: 離線 積分: 512 |
![]() ![]() ![]() ![]() |
非常感謝!
能夠將研究成果和大家分享。 也希望早日能夠見面。 學術是一種良心事業, 更是知識修正和健全的來源。 我們不能讓下一代發錢來學一些錯誤的知識。 宜蘭神話應當修正。 學術中人有不少不道德的行為,不足為取,也讓人氣餒。 我以前也碰過類似的事情。 藝人訪談錄相當重要,應當儘速整理和出版,可以加速學術研究的腳步。 八里粉墨豋場可有後續的追查動作和資料發現? 林江山 |
|
林江山
|
|
![]() |
|
Lin.C.S ![]() 高級會員 ![]() ![]() 註冊時間: 2001 Oct 15 狀態: 離線 積分: 512 |
![]() ![]() ![]() ![]() |
網路引證,目前已經逐漸成為學術論文引證認可的方式之ㄧ。
以前我在本網站有關鼓吹絃的貼文,曾經為歌仔戲某胡琴論文所引用。 秀將太郎如果願意的話, 建議將八里坌歌仔戲粉墨豋場的事蹟, 詳實整理,張貼於此, 除了能提醒此領域的研究方向之外, 亦可加速學術研究的腳步, 功德無量。 貼文屬公開性的紀錄, 使用你的本名, 相信此領域的後續研究者都必須引用你的文章。 錄音帶是否存在,已經不能影響你的首次發表紀錄。 林江山 |
|
林江山
|
|
![]() |
|
秀將太郎 ![]() 見習會員 ![]() 註冊時間: 2006 Dec 28 狀態: 離線 積分: 13 |
![]() ![]() ![]() ![]() |
其實也沒什麼!
我貴姓江,大名叫武昌! 與江山兄同住在淡水,(不過,淡水是我的租借地,不是本籍) 向我談述關渡媽祖及歌仔戲、太平歌、打手響....的, 是布袋戲老藝人王炎。 言而有徵,王炎說道,是日據時期八里的一群船戶, 受雇於「船頭家」綽號大胖(音:摳)租的, 有個外地來的四平戲班散班了, 船頭家自己愛戲,也常下去唱戲, 他就把這一批「戲籠」買了下來,提供給船戶們去用, 於是乎,開始有穿正式戲服登台演唱扮演的歌仔「戲」, 此風一起,開始影響其他唱歌仔的歌仔館, 較有本錢的,也都開始買戲籠登台唱戲了......。 這段談話是大約在1985年左右, 談話地點在大橋頭景化街巷後王炎家中。 據當時王炎所說,八里的「掠漁船」的歌仔館第一次登台唱歌仔「戲」,距今(談話時間)約80幾年,那時王炎年紀還小(王炎是新莊街仔的人),他未親見八里第一次的歌仔「戲」,也是聽曲友所說。 王炎這人不妄言、不虛偽,王宋來、葉美景兩位北管老藝人, 都是他推薦出來給給邱坤良、呂錘寬認識的。 邱火榮是台中人,之所以會長期在北部活動, 也是因為王炎早期去台中聘請邱火榮父親「樹成先」北上教館, 邱火榮跟著父親北上,少年邱火榮也常在王炎家出入。 細節,可以問問邱火榮詢問便知。 我記得當時是和王炎談大甲媽祖, 王炎談到大甲媽祖進香七天七夜算什麼! 日據時期的關渡媽祖繞境進香活動, 一次出去就將近一個月才回到關渡, 從山路進台北山區鄉鎮,再從海線回到關渡,沿途各種曲藝興盛狀況.....,談到「歌仔館」再談到宜蘭老歌仔戲、八里掠漁船船戶第一次穿四平戲戲服登台演唱的歌仔「戲」 |
|
|
|
![]() |
發表回覆 ![]() |
頁 <1234> |
Tweet
|
論壇跳轉 | 論壇權限 ![]() 您 不能 在此發表新文章 您 不能 在此發表回覆 您 不能 刪除本人發文 您 不能 編輯本人發文 您 不能 在此發起投票 您 不能 在此參加投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