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電子琴於國樂界之應用商討 |
發表回覆 ![]() |
頁 <1 6789> |
發表人 | |
系統管理員 ![]() Admin Group ![]() ![]() 註冊時間: 2010 Jan 28 狀態: 離線 積分: 723 |
![]() ![]() ![]() ![]() |
【71】SPL 迴響:8/9/2000
柳琴兄說: >>(十二平均律的和聲也是一種美感的表現, >>至少鋼琴音樂是如此), 孫老師回: > 這是胡說! > 每個人都知道 > 和聲理論上應採純律 > 鋼琴只是為了要解決轉調問題 > 才採用平均律! > 以是鋼琴上的和聲並不標準 > 是不得已下的將就性辦法 > 那有什麼 > “十二平均律的和聲” > “也是一種美感” > 的說法! > 只有建基在十二平均律下的和聲”學” > 絕無十二平均律下的”和聲美感” 我想柳琴兄要表達的意思是 "十二平均律的和聲也不至於讓人無法產生美感經驗" 我覺得孫老師喜歡用情緒化的用語(如:"這是胡說!","我看不下去了") 這會影響讀者回應的意願 有時候文章中的小小語病被拿來大作文章 或者被斷章取義,有意或無意的曲解.... 我認為都是應該儘量避免的 就拿語病來說吧 (我模仿孫老師reply的語氣回應孫老師): > 每個人都知道 > 和聲理論上應採純律 和聲理論上應採純律是"每個人都知道"的事嗎? > 絕無十二平均律下的”和聲美感” 十二平均律下的和聲真的"絕無""和聲美感"可言嗎? 這種回應好像不太健康也沒有必要吧 >連“音色”都可以 >只依賴演奏者 >(兒非制作者) >相互靠近了嗎! 樂器本身固然重要 演奏手法亦不可輕忽 用獨奏的演奏法來參與合奏 就很難達到音色上的和諧 以鎖吶為例 當她用於獨奏時, 一般不須抑制高頻 但是合奏時通常須要把自己"藏"在樂隊裡 所以必須控制調整自己的音色 我從前參加管樂團吹Saxophone 指揮也一再強調這個觀念 甚至要求我們分組 作音色及音高互相靠近的基本練習 五把Saxophone齊奏時 聽起來必須完全無法區分,只有一種音色 這主要是靠演奏者的自我控制 當然,使用相同型號的樂器, 是達成音色統一的一個可行的步驟 但人為因素更不可忽視 ---- 系統轉貼 |
|
歡迎光臨吹鼓吹小站
請多多參與本站的各項交流活動,踴躍發言! |
|
![]() |
|
系統管理員 ![]() Admin Group ![]() ![]() 註冊時間: 2010 Jan 28 狀態: 離線 積分: 723 |
![]() ![]() ![]() ![]() |
【72】孫新財 迴響:8/10/2000
SPL兄所言甚是 受教! 謝謝! 努力改善! ---- 系統轉貼 |
|
歡迎光臨吹鼓吹小站
請多多參與本站的各項交流活動,踴躍發言! |
|
![]() |
|
系統管理員 ![]() Admin Group ![]() ![]() 註冊時間: 2010 Jan 28 狀態: 離線 積分: 723 |
![]() ![]() ![]() ![]() |
【73】SPL 迴響:8/10/2000
其實日本已經有人用合成樂器作純律演奏了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約八年前, 日本經典電影動畫"阿基拉"的配樂(由藝能山城組製作) 就標榜使用純律演奏 該樂團將傳統"能樂"與前衛電子音樂相結合 效果非凡,值得推薦 ---- 系統轉貼 |
|
歡迎光臨吹鼓吹小站
請多多參與本站的各項交流活動,踴躍發言! |
|
![]() |
|
系統管理員 ![]() Admin Group ![]() ![]() 註冊時間: 2010 Jan 28 狀態: 離線 積分: 723 |
![]() ![]() ![]() ![]() |
【74】孫新財 迴響:8/11/2000
若然! 則正可見英雄所見略同 發純律的電子琴可行 且應行麼! 但我還另有新意喔! 不但要可發出中國樂器的音色 還要能發出含第七泛音的新音 以更豐沛七和絃 ---- 系統轉貼 |
|
歡迎光臨吹鼓吹小站
請多多參與本站的各項交流活動,踴躍發言! |
|
![]() |
|
系統管理員 ![]() Admin Group ![]() ![]() 註冊時間: 2010 Jan 28 狀態: 離線 積分: 723 |
![]() ![]() ![]() ![]() |
【75】liuqin 迴響:8/11/2000
所謂和聲,從美學的角度來看,如果孫老師只是把和聲的意義限定在西洋三和絃的概念的框框裡,那對於其他類型和聲的概念就會有所偏差。 和聲,以現在的觀念來解釋,音樂當中不同音高的音響同時出現以作為美感表達的方式,我們就可以稱之為和聲。從美感的表現上來看,以純律演奏三和絃只是美的一種。中國古箏流水、琵琶掃絃,這些和聲的的美感是建立在五度律上。而德布西的鋼琴音樂,甚至西洋和聲理論從七級、九級、十一即等等還有無調音樂的和聲使用,基本上已經跳脫“協和”的美感標準,而表達另外的一種美感,而這些和聲基本上是一種建立在十二平均律上面的和聲表現。 ---- 系統轉貼 |
|
歡迎光臨吹鼓吹小站
請多多參與本站的各項交流活動,踴躍發言! |
|
![]() |
|
系統管理員 ![]() Admin Group ![]() ![]() 註冊時間: 2010 Jan 28 狀態: 離線 積分: 723 |
![]() ![]() ![]() ![]() |
【76】liuqin 迴響:8/11/2000
孫老師前文所提的第七泛音,我想應該指是第七等分絃音。至於旋律用純律演奏是否有美感? 我想還有待眾多人審美的考驗。中國音樂文化當中以五度律,或是七律演奏,跟純律似乎沒有關係。不知孫老師是否能提出中國音樂當中以純律,甚至是以西洋純律演奏的事實根據? ---- 系統轉貼 |
|
歡迎光臨吹鼓吹小站
請多多參與本站的各項交流活動,踴躍發言! |
|
![]() |
|
系統管理員 ![]() Admin Group ![]() ![]() 註冊時間: 2010 Jan 28 狀態: 離線 積分: 723 |
![]() ![]() ![]() ![]() |
【77】SPL 迴響:8/11/2000
曾經聽過一些新潮電子舞曲 故意將音律調成非十二平均律(聽起來像印度音階) 以此音律演奏的和聲,雖然不見得和諧,但是非常特別 就如孫老師所言,非平均律和聲是音樂世界的一片處女地 曾經聽過用十二平均律電子琴模擬的甘美朗音樂 味道比非十二平均律的正宗甘美朗音樂要差得多了 我想關鍵就是在於律制的問題 我也曾聽說有些高級的合成樂器可以作純律演奏 至於能不能自行定音律,我就不清楚了 Cakewalk MIDI編輯軟體的功能中 有個調整pitch的參數(pitch wheel),會使所有的音一起升降 用這個功能來改變律制是可行的,但是很辛苦 以下是小弟提供的在Cakewalk改變律制的笨方法 1. 點選含有音樂的Channel(Chn) 2. Mark/Select All 3. Edit/Copy/選Use Even Filter 4. 在Note的Min,Max欄輸入欲位移的音名(如E5)/OK 5. 開啟一新Chn (注意,不是Track) 6. Edit/Past to one Track 7. 打開新Chn的Event lists/在第一筆event之前加上pitch wheel參數 8. 在舊Chn用Edit/Cut/Use Even Filter刪除被複製到新Chn的那些音 9. 聽聽看吧! 在這裡有兩個令人頭痛的地方 1.音律轉換的參數數值必須要自行計算 pitch wheel的數值設定範圍是[-2半音,+2半音]=[-8191,8191], 是一種相對數值, 也就是一個半音的間隔相當於4096單位, 2.pitch wheel參數對整個Chn有效,將音符拆開放置到多Chn上 會佔用許多Chn,編曲時所能使用的音色Chn因而被迫減少 如果網友們知道在Cakewalk上還有更好的轉律方法,歡迎提供,討論 ---- 系統轉貼 |
|
歡迎光臨吹鼓吹小站
請多多參與本站的各項交流活動,踴躍發言! |
|
![]() |
|
系統管理員 ![]() Admin Group ![]() ![]() 註冊時間: 2010 Jan 28 狀態: 離線 積分: 723 |
![]() ![]() ![]() ![]() |
【78】孫新財 迴響:8/12/2000
我主張電子琴應能發出 非12平均律的音響 如純律與七(平均)律 發純律是為了得到純正的和聲 發第七分音是為了取代七和絃 使七和絃的不協合度減低 發七(平均)律則非為了和聲 (我不認為有非平均律的"和聲" 最多只有鍵盤和聲學之類的和聲"學"而已) 基本上不採西洋律制(如純律,12平均律)的樂種 (如潮律,及您提到的南洋樂種) 則應不會強調和聲 它們的合奏(和聲?)也是並不強調協和的 柳琴兄所謂的"非平均律和聲" 會多用一點不協和絃, 並修正了一些協和與不協和的區別觀念 (因為在採12平均律的鍵盤上, 沒有#1與b2之類的差別) 但頻率(尤其是協和和絃)的計算 還是按照純律的 並非另有什麼12平均律的協和方式 所以我說 只有鍵盤和聲學之類的和聲"學"而已 並沒有什麼 12平均律式的"和聲" 或"和聲美感" 所謂"協和"都是簡單整數比 ---- 系統轉貼 |
|
歡迎光臨吹鼓吹小站
請多多參與本站的各項交流活動,踴躍發言! |
|
![]() |
|
系統管理員 ![]() Admin Group ![]() ![]() 註冊時間: 2010 Jan 28 狀態: 離線 積分: 723 |
![]() ![]() ![]() ![]() |
【79】liuqin 迴響:8/14/2000
所以我之前提過孫老師對於和聲的觀念還是停留必須要協和的觀念上,這個在和聲的使用上是不切實際的做法,難道孫老師認為現在我們所聽到的樂曲當中每一個和聲都是協和的嗎? 還是必須要達到協和才稱為和聲? 另外,我從來沒有提過什麼非平均律和聲,孫老師可能已經錯亂了吧。我也不曾說十二平均律的和聲是協和的,而是十二平均律和聲的美感,這兩種的意義是完全不同的,也請孫老師不要誤解。 浪漫派後期樂曲運用大量轉調的手法,使得演奏上必須依照平均律才不會在轉調的過程當中產生明顯突兀的音響效果,此時和聲的運用已經不是以音程協和與否作為標準,而是以轉調進行是否順利為重要的考量,這樣的手法是在表現一種調性流動的一種美感。 ---- 系統轉貼 |
|
歡迎光臨吹鼓吹小站
請多多參與本站的各項交流活動,踴躍發言! |
|
![]() |
|
系統管理員 ![]() Admin Group ![]() ![]() 註冊時間: 2010 Jan 28 狀態: 離線 積分: 723 |
![]() ![]() ![]() ![]() |
【80】LeoWang 迴響:8/14/2000
可能可以用cakewalk 的程式語言cal 處理音律問題 例如固定某一個音pitch wheel 一個定值 但是我並不了解cal的語言 而且不懂音律 如果有興趣可以參考這本書 第三波電腦應用叢書 MIDI進階實務 Cakewalk 3.0 for windows 應用篇 石 滎 著 ---- 系統轉貼 |
|
歡迎光臨吹鼓吹小站
請多多參與本站的各項交流活動,踴躍發言! |
|
![]() |
發表回覆 ![]() |
頁 <1 6789> |
Tweet
|
論壇跳轉 | 論壇權限 ![]() 您 不能 在此發表新文章 您 不能 在此發表回覆 您 不能 刪除本人發文 您 不能 編輯本人發文 您 不能 在此發起投票 您 不能 在此參加投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