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談談溫金龍的二胡 |
發表回覆 ![]() |
頁 <123> |
發表人 | |
human ![]() 中級會員 ![]() ![]() 註冊時間: 2000 Aug 20 位置: 新加坡 狀態: 離線 積分: 260 |
![]() ![]() ![]() ![]() |
刘文金的二胡与萨克斯梁祝后来北大民乐团演了。恩。。简直是垃圾。。。
------------------- 新加坡人在北京。 狂人在此,百無禁忌! ------------------- |
|
-------------------
狂人在此,百無禁忌! ------------------- |
|
![]() |
|
SPL ![]() 中級會員 ![]() 註冊時間: 2000 Aug 19 狀態: 離線 積分: 366 |
![]() ![]() ![]() ![]() |
我聽過與原著相差最大的是
周維(不是很確定)二胡與搖滾樂團加聲光效果的梁祝 多年前在中央台看到的 |
|
|
|
![]() |
|
Lan ![]() 見習會員 ![]() 註冊時間: 2001 May 29 狀態: 離線 積分: 46 |
![]() ![]() ![]() ![]() |
I have performed the erhu with many instruments, some never seen or heard by people in Taiwan. Here are some examples: tablas (Indian hand drums), sitar (Indian plucked instrumeny), santur (Persian yangqin), danbou (Vietnamese one-string zither), oud (middle eatsern lute), Djembe (African hand drum), dumbek (middle eatsern hand drum), koni (Vietnamese fiddle),kayaqum (Korean zheng), udu drum (clay drum), Japanese taiko drums, North American native throat singing, spoken words, then of course the more common ones: Saxphone, flute, clarnet, violin, bass, cello, harp, vocals styles from rock, jazz, folk to classical and other world cultures, guitar, drum set, and electronics.
I have learned that creativity is not limited on the instrument, but mostly comes from the player. It's you as a musician to know how to put yourself into these situation, to find out what do you want to say through your instrument. Putting different instruments together itself is interesting. However, it's the choice of repertoire and ways to combining them really making the difference. People who are interested in experimenting these should write new songs that will have rooms for these instruments' unique voices, rather than adapting existing pieces over and over. Then the motivation seems to be the novelty rather then the true fascination of sounds and textures and styles. |
|
Lan Tung
Orchid Ensemble
www.orchidensemble.com
|
|
![]() |
|
百鳥朝鳳 ![]() Admin Group ![]() ![]() 註冊時間: 2000 Aug 15 狀態: 離線 積分: 5068 |
![]() ![]() ![]() ![]() |
最近除了女子十二樂坊之外,台灣也有幾位走流行路線的新生代出唱片了。
李查克萊德曼的鋼琴,當年有很多學院派的人頗不以為然,到了現在學鋼琴的人,幾乎人人都會彈這些曲子。 流行路線對於推廣來說,是相當有效的一種方式。不管是早期的溫金龍到現在的女子十二樂坊,對於擴大國樂的人口,無疑的是有幫助的。 而除了流行路線之外,像蘭韻這樣的組合,則是另一種新的方向,不過在台灣似乎還不多見。 |
|
用力回應是一種美德
|
|
![]() |
|
一個人 ![]() 新進會員 ![]() 註冊時間: 2004 Jun 10 狀態: 離線 積分: 1 |
![]() ![]() ![]() ![]() |
如果我說溫現在在追我,不知道各位信不信,但事實如此.想知道多點他的事.好借此參考....
|
|
|
|
![]() |
|
孫心裁 ![]() 特級會員 ![]() 註冊時間: 2000 Aug 21 狀態: 離線 積分: 10252 |
![]() ![]() ![]() ![]() |
據傳有某科班女生
告上學校訓導處說 某男同學於教室內對她.... 校方傳之問曰 你的書是怎麼念的 老師有這麼教麼 他說有阿 (鄭思森)老師說 要成名就要好酒好色..... 何況沒有結婚的正常男人 追個把女人呢 有何不可信的? 但只以樂為技的人 離開專業樂團或科班 就沒有什麼前途了 這是個人的偏見 最少也是成見 |
|
![]() |
|
隆中隱 ![]() 特級會員 ![]() 註冊時間: 2000 Aug 20 狀態: 離線 積分: 1938 |
![]() ![]() ![]() ![]() |
因為"溫金龍"三個字,我和社會大眾,聊起二胡才有了好的橋樑。
我想,我應該會忽視溫金龍本人的私德,原因是他個人的私生活情況,也只會影響到他個人本身以及跟他有關係的周遭人的生活品質。 而我與溫金龍非親非故,人際上跟他的距離太遙遠,能夠帶上點關係的,也只因為二胡這件樂器。所以我個人會感謝他對二胡這件樂器的貢獻,而對他個人私生活的消息並不會太過關注。 因為溫金龍這一部分的貢獻,讓我們這些,以拉二胡為興趣的朋友甚至教學老師,不再受到社會太奇怪的眼光。 |
|
![]() <font color="blue">【碧潭小棧二胡、竹笛、柳琴、琵琶、馬頭琴、陶笛教學】</font id="blue"></font id="size |
|
![]() |
|
孫心裁 ![]() 特級會員 ![]() 註冊時間: 2000 Aug 21 狀態: 離線 積分: 10252 |
![]() ![]() ![]() ![]() |
>對他個人私生活的消息並不會太過關注。
溫金龍入北市國前 就曾隨同北市國赴美演出過兩個月 那時我還在北市國擔任演奏組主任 與他的接觸雖不頻繁 但沒聽說也並不覺得 他個人的私德上有什麼重大缺陷 (若只是追追女朋友的話 更與私德無關) 我聽來的傳說 若真有其事的話 我倒覺得其人之特立獨行 可列入軼事來流傳 >我個人會感謝他對二胡這件樂器的貢獻, >因為溫金龍這一部分的貢獻, 但若論音樂上的貢獻或影響 我倒並不覺得 他一沒做過什麼名曲 二沒教出什麼學生 似也沒有研究過什麼學科寫出過什麼文章 在任何單位或學會 也沒擔任過什麼職位 演奏音色又不標準 ..................... 連他的立姿奏法與髮型 也沒有帶起過什麼風潮 若然 則他音樂上究竟還有過什麼貢獻呢 誠然 我必須承認 他確實是比較受知於一班大眾的國樂演奏員 可能還是唯一的明星級國樂演奏員 但這主要也是唱片行的功勞 這類明星多一閃即逝 若不自殺 想長期閃耀 是相當難能的 但若論對國樂的貢獻 必竟還談不上麼 也許有很多人是因為仰慕明星 而從影的 但有人會因為 只仰慕溫金龍 而學國樂的麼? >讓我們這些,以拉二胡為興趣的朋友甚至教學老師, >不再受到社會太奇怪的眼光。 咦! 以拉二胡為興趣的朋友及老師, 還會受到社會的奇怪眼光麼? 台灣在現代 即使是長髮立姿拉二胡 也不容易受到社會太奇怪的眼光吧! |
|
![]() |
|
隆中隱 ![]() 特級會員 ![]() 註冊時間: 2000 Aug 20 狀態: 離線 積分: 1938 |
![]() ![]() ![]() ![]() |
抱歉,孫老師,我說明我的理由,但我不反駁您的看法。
******************************************************* >我個人會感謝他對二胡這件樂器的貢獻, >因為溫金龍這一部分的貢獻, 我的意思是,他對二胡"宣傳"上的貢獻。 >讓我們這些,以拉二胡為興趣的朋友甚至教學老師, >不再受到社會太奇怪的眼光。 在我20歲的時候學胡琴,大家都笑我是老先生。 在我30歲的時候,朋友介紹我的興趣是拉二胡的時候,大家都因為談起溫金龍而有了聊天的話題。而且溫金龍包裝的形象是前衛新潮的。 因為早期一般社會大眾,是不了解二胡這個音樂的,都以為這是老人音樂。 |
|
![]() <font color="blue">【碧潭小棧二胡、竹笛、柳琴、琵琶、馬頭琴、陶笛教學】</font id="blue"></font id="size |
|
![]() |
|
孫心裁 ![]() 特級會員 ![]() 註冊時間: 2000 Aug 21 狀態: 離線 積分: 10252 |
![]() ![]() ![]() ![]() |
>早期一般社會大眾,
>是不了解二胡這個音樂的, >都以為這是老人音樂。 以前社會不了解國樂這個樂種, 曾看不起學國樂的人 我可以作證 確實是曾有過的 我是說現在已沒有了 (我在省交十年 始終就沒有感覺到有任何同仁 竟是會歧視國樂曲國樂人或國樂器的) 而且是在溫金龍之前已沒有了 所以我能肯定 這並非溫金龍的貢獻或影響 而是全體國樂人的努力 >我說明我的理由, >但我不反駁您的看法。 不就是討論麼 都是各述己見麼 (依我看 民主時代尊重少數 比服從多數還重要) 彼此都不必介意麼 何云反駁呀 >二胡"宣傳"上的貢獻。 我認為他對"宣傳"上的貢獻並不大 (我家原有的六口人 除了我之外 就無人識得溫金龍 我的街坊親戚恐亦然 他並不常上電視呀 一般不看音樂會及藝文版的人 又怎會認識他呢?) 對國樂人形象上的負面的影響且不小 我以前也很喜歡(以洋琴)演奏洋曲 但現在已絕不彈此調 因為無論有多少人喜歡 也總能聽到反對的意見 更不用說一個並非帥哥 又披著長髮 拿著中國南胡 以西洋小提琴式的音色 站著拉不中不西的曲子了 怎可能完全不受到任何批判呢? |
|
![]() |
發表回覆 ![]() |
頁 <123> |
Tweet
|
論壇跳轉 | 論壇權限 ![]() 您 不能 在此發表新文章 您 不能 在此發表回覆 您 不能 刪除本人發文 您 不能 編輯本人發文 您 不能 在此發起投票 您 不能 在此參加投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