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重視傳統音樂? |
發表回覆 ![]() |
發表人 | |
孫心裁 ![]() 特級會員 ![]() 註冊時間: 2000 Aug 21 狀態: 離線 積分: 10174 |
![]() ![]() ![]() ![]() 發表: 2019 Sep 03 3:56pm |
>(音樂的)國籍, (譬如:”健康就是沒有病痛”之類) 只是苟依余見 也不全懂而已 我個人認為 就像不採用: 宣紙絹帛為原材 毛筆為工具 就絕無法稱為”國畫”一樣
若根本就不知 中國的傳統古樂、傳統民樂多屬固定調 此事實的話 則所謂的創作 純屬無中生有的: 閉門造車、紙上談兵 狗尾續貂、東施效顰、 也就全都是空中樓閣式的奢談 以是在他自己任教的中國音樂學院 |
|
![]() |
|
孫心裁 ![]() 特級會員 ![]() 註冊時間: 2000 Aug 21 狀態: 離線 積分: 10174 |
![]() ![]() ![]() ![]() |
>創作屬"無"中生有之行為, >既從"無"而來, >當然是"無"所根據, >很難定義。 若然 又何必,何從定義甚且強調什麼 "傳統是根源、 民族是特色, 創作要像說母語一樣, 從土地、從風俗民情、 從民間小調中自然流露心中的音聲, 在這基礎上發揮創意, 才是有國籍的、 鄉土的音樂"呢? 此兩句話與觀念之間 能說毫無矛盾之處麼?
|
|
![]() |
|
孫心裁 ![]() 特級會員 ![]() 註冊時間: 2000 Aug 21 狀態: 離線 積分: 10174 |
![]() ![]() ![]() ![]() |
>非常重視傳統音樂對於創作的滋養,
>傳統是根源、民族是特色, >創作要像說母語一樣, >從土地、從風俗民情、 >從民間小調中自然流露心中的音聲, >在這基礎上發揮創意, >才是有國籍的、鄉土的音樂。
有此認知與意願、志趣的不少 實屬鳳毛麟角 而實則無論中國的古樂(包括日韓的唐傳雅樂)、 傳統民樂(如南北管、潮調、西安古樂、智化寺京音樂……尤其是崑曲) 而得知
近代這樣受西洋音樂文化影響下的所謂成果 “由傳統根源、民族特色、 母語、土地、風俗民情、心聲、……等基礎上 所發揮的創意, 是有國籍的音樂”
以美術為比 西洋固然有很優秀的 各種美術種類、方法、理論及成果 宣紙絹帛為原材 毛筆為工具
則要想創作出 有傳統根源、民族特色、 母語、土地、風俗民情、心聲、…… 而竟能稱之為”國畫”的作品
連中國的傳統古樂、傳統民樂多屬固定調 此事實都還不知道呢?
我願冒昧的說 在”正確”的<中國基本樂理> ――歸納自傳統古樂、民樂(四聲28調) 創建出來並成功推廣以前 關於所謂”中國傳統音樂風格”的認知與成果
|
|
![]() |
發表回覆 ![]() |
|
Tweet
|
論壇跳轉 | 論壇權限 ![]() 您 不能 在此發表新文章 您 不能 在此發表回覆 您 不能 刪除本人發文 您 不能 編輯本人發文 您 不能 在此發起投票 您 不能 在此參加投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