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十三評姜麗娜<對李重光《基本樂理》教材的研究> |
發表回覆 ![]() |
發表人 | |
孫心裁 ![]() 特級會員 ![]() 註冊時間: 2000 Aug 21 狀態: 離線 積分: 10252 |
![]() ![]() ![]() ![]() 發表: 2015 Nov 05 4:53pm |
十三評姜麗娜<對李重光《基本樂理》教材的研究> 《青樂理論與實踐》 (孫新財評注) http://bbs.mus.cc/thread-43709-1-1.html 作者: 姜麗娜韶關學院音樂學院 摘要: 上個世紀末出版的李重光《基本樂理》,再版後進行了多方面的調整、創新,筆者從其編寫目的、編寫結構和內容、編寫特點幾個方面入手,細緻地分析這本書的特點,希望給學習樂理的學者們帶來一些借鑒。 關鍵字: 教材研究;基本樂理 一、編寫目的 李重光《基本樂理》教材最早是在1990年,為中國函授音樂學院編寫的,後來又被中國電視師範學院選為教材。 1992年開始正式出版,當年分為上冊和下冊兩本,並全部進行了錄影且全國播放,二十年來重印數十次以上,總印數可達到70多萬冊。 通過説明學習者系統地學習基本音樂理論知識,掌握樂理學習中的一些基本方法。 二、編寫結構和內容 李重光的《基本樂理》,在內容的編排上,每一講都是一個相對獨立的知識點;每一講之間又是環環相扣,緊密聯繫的。 其內容涵蓋了基本樂理所學的範疇,符合教材編寫的相關要求。 學習者認真學習完該本教材之後,可以較為熟悉地掌握和了解基本音樂理論的相關知識。 同時,李重光先生還在第一講概述中,對樂理知識的重要性,主要內容,應該怎樣去學習它?做了全面的概述。 筆者研究發現,一般概述在很多教材中都放在前言部份,這樣學習者容易忽視,而這本教材將概述放在第一講中,也就是把它當做一堂課去瞭解樂理學習什麼,該怎樣學。 三、編寫特點 (一)由淺入深的編寫順序 此教材的編寫特點,注重了從樂理的學科知識體系的角度出發,按照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編寫原則。 每一講的標題就明顯地表示出該講的相關內容。 (二〕音樂各要素的編寫特點 1. 節奏的掌握。 由簡單到複雜,李重光先生在這本書中,把節奏的認識放到了教材的前部份。 要求學生對節奏、節拍、拍子的認識到音值組合法(?)、節奏中的強弱,到節奏在音樂表現中的作用,有一個比較全面的認識。 可以看出作者把節奏、節拍、拍子的掌握,放在一個相對重要的位置上,就像節奏在音樂中的重要作用一樣,實際上這樣的編排更容易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2,音程和絃。 在書的中部份,對音程的學習分為三講,從音程的名稱及其標記,到音程的分類,到怎樣識別和構成音程,有了非常詳盡的闡述。 首先在對音程的定義上,李重光先生認為:”在樂音體系中,兩個音之間的高低關係,叫做「音程」。” 本人覺得說得很有道理,因為對於音程的定義,眾說不一,很多種但都不夠全面,而李重光先生在介定時給出了範圍,是在樂音體系中,這使得對音程的定義就更為準確合理了。 音程的學習從原則上遵循了,從平行到級進,到跳進的步驟,也就是從純一度到二、三度,到純八度的學習過程。 在書的後部份又對調式中的音程、不協和音程的「解決」,及音程的表現作用,進行了細緻的分析。 為什麼這部分關於音程的知識,又安排到了書本的後部份呢? 因為前面的音程是較獨立的概念,而後部份的音程是相對於調式中而言的;所以必須先講了調式再說調式中的音程,這樣更具有邏輯性。 2. 調、調式。 調式方面的編排,主要在書的後部份,這體現了調式是樂理知識的難點加重點,且按照由易至難的安排,首先分析了西洋大/小調到民族五聲、七聲調式,到如何辨別各種調式進行了分析。其中 提到了經常困繞大多數學者,又容易被忽視是概念,也就是調與調式的區別,與聯系。 讀過本書的人就可以瞭解到,調包含調式,比如說: D調,它就包括(:B自然小調式、) 反過來, (/否!原書並沒有這麼說! 實則:”所有的鄰音列——音階(調式),都發源於五度音列——「調」”,固然是不錯的! 但「調」只包括七個「調式」。 其中的兩個(大/小)調式,被特稱為(大/小)音階。 “和聲大小調式、旋律大小調式”,則只是「自然大小調式」的變型,並不包括在此七調式之內!) 李重光先生通過這樣的例子,讓很多不能把概念分開的人,終於明白了這兩者之間的關係。 (三)音樂的各種標記、理論知識與豐富多樣的作品相結合 這本書的一大特點,是音樂作品材料豐富,大多選自中外民歌,器樂民曲及世界著名作曲家的典型作品,作品豐富多樣,題材非常廣泛。 尤其是我國各族名歌的選用,擴大了學生的音樂知識的積累,培養了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同是這些音樂材料都是以西洋大小調和民族調式(?)的音樂類型為主。 這表現了作者在編寫教材時,不僅僅是通過理論,向廣大學習者講解音樂理論知識,同時結合音樂作品來豐富教學材料,把音樂作品結合實際作品分析問題,更能加深學習的印象,從而提高學習音樂理論知識的效率。 (四)簡譜和五線譜並行教學形式,效果顯著 這本書最大的特點是將簡譜,五線譜兩種完全不同的記譜法,巧妙地結合起來,對基本樂理的諸多內容系統地加以講解,使五線譜與簡譜同步進行,相互對照,相輔相成,達到事半功倍,一舉多得。 縱觀全書,每一講中都有五線譜與簡譜並行講解的效果,這滿足了很多不同學習者的學習要求: 有些學習西洋樂器的讀者,五線譜好些,簡譜不好, 有些民族樂器的學習者,簡譜好而五線譜不好, 那麼這本教材對他們來說,是再適合不過的了,他們可以對照五線譜和簡譜,哪裡不好學哪裡的方法,達到融會貫通,活學活用的效果。 總之,李重光《基本樂理》更新後再次出版,說明了它在音樂教育界引起了一定的反響和好評。 以上是作者通過編寫目地、編寫的結構和內容,及編寫特點等方面,總結概括了這本書的創新性;但它的創新性遠遠不止以上幾點,更多的需要我們去進行細緻的研讀和歸納,以致於更多的學者能夠受益。 參考文獻: 1、李重光《基本樂理》[M].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2011. |
|
![]() |
|
孫心裁 ![]() 特級會員 ![]() 註冊時間: 2000 Aug 21 狀態: 離線 積分: 10252 |
![]() ![]() ![]() ![]() |
總 評
李重光的基本樂理,其最重大的誤謬,在於:將小音階誤解為高小三度的大音階。
若然西洋豈非就只有一個(大)音階了!
單由此亦可知此誤說之非是!
他且將同調號、不同宮、不同音階的「關系大小音階」:C大音階/a小音階,視為同宮、同音階的「調關系」、
又將同Tonic、不同音階的的相對大小音階:C大音階/c小音階,反視為不同宮、同音階的「調關系」、
且又與黎英海,將同宮、同音階、不同曲調主音的「調關系」,稱為「調式交替」。……
誠如繆天瑞之所言:
”小音階開始於大音階的第六度的此種學說,是無稽之談!”
“把a小音階﹐與C大音階聯在一起,不僅是無法補救的混亂﹐並且是學術上的重大誤謬!”
“是一種非常有害、極易引起誤會的見解!”
大陸竟多採李重光的《基本樂理教程》,而未採納繆天瑞的卓論,真是劣幣驅逐良幣!
|
|
![]() |
發表回覆 ![]() |
|
Tweet
|
論壇跳轉 | 論壇權限 ![]() 您 不能 在此發表新文章 您 不能 在此發表回覆 您 不能 刪除本人發文 您 不能 編輯本人發文 您 不能 在此發起投票 您 不能 在此參加投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