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台中市立葫蘆墩文化中心:筆墨知音-琴畫特展 |
發表回覆 ![]() |
發表人 | |
qin ![]() 見習會員 ![]() 註冊時間: 2009 Dec 28 狀態: 離線 積分: 43 |
![]() ![]() ![]() ![]() 發表: 2011 Oct 14 11:17pm |
2011筆墨知音-琴畫特展 地點:台中市立葫蘆墩文化中心四樓展覽室 台中市豐原區圓環東路782號 TEL:(04)2526-0136 http://www.tchcc.gov.tw/ 展期:2011/10/21~11/13 開幕式 : 民國一百年十月二十二日(六) 上午 十點半10:30am ( * 中華古琴學會 袁中平會長將蒞臨現場親自導覽及古琴演奏 ) 古琴是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亦是中華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象徵 台中市立葫蘆墩文化中心與中華古琴學會將共同舉辦以古琴為主題的藝文展覽 展覽內容中延續大部份在2010年台北市北投文物館所展出的[筆墨知音-琴畫]演展系列之當代藝術創作的作品。 活動序言 : [八音之首]、[眾器之長]所指的就是─[琴]或稱[古琴]。傳說是遠古時代伏羲氏所創的,流傳在人間已好幾千年了。至少在周朝就已記載如何製造它了,如詩經中[椅桐梓漆,爰伐琴瑟]。在禮記中記載[士無故不撤琴],說明琴已是隨身相伴之物。左傳記載[君子之近琴瑟以儀節也,非以慆心],這代表琴是修身養性之物,並不只是一樣樂器而已。 琴文化主要以三種元素傳遞即[琴人]、[琴器]、[琴譜]。隨著時代推移在眾多文史資料,以及名人雅士的活動紀錄中,都經常看到琴的蹤影,文學中的唐詩、宋詞,特別是繪畫中關於琴的內容為數不少。魏晉[竹林七賢]的畫像磚中就有兩人撫琴,唐朝[仕女圖]、宋徽宗的[聽琴圖]及許許多多的曠世名蹟中都與古琴有關。這些都一再證明[琴]在我國文化中的重要性及崇高的地位。琴器的製作工序繁複,時間冗長,選料精良,但卻往往成功的並不多。因此琴是人間寶器,自然為[眾器之長],除了唐代雷氏及明代張氏兄弟等所斲的寶琴尚在人間,當今時代也有優秀的作品。至今我們尚能見到的琴譜最早屬於唐代中期的文字譜。再來就是宋代的減字譜及明、清出版的琴譜,各有其專精的內容。這些不只是我們中華民族最寶貴的文化經典,同時也是全人類的寶貴文化資產。 此次本會非常榮幸能與台中葫蘆墩文化中心共同合作辦理[琴畫─筆墨知音]展覽。除了有古代傳承的古琴之外,還有精選當代不同名家的優秀琴器作品。或有立體展示的藝術品,或有平面的水墨、油畫、書法等不同面相呈現,並且橫跨美國、大陸及台灣三地名家,期望能將此一美好文化謹呈給廣大愛好藝術的朋友。 特別感謝台中葫蘆墩文化中心陳瓊芬主任及展演組郭敏慧組長的大力支持。及每位參與此次活動的工作人員。 |
|
![]() |
發表回覆 ![]() |
|
Tweet
|
論壇跳轉 | 論壇權限 ![]() 您 不能 在此發表新文章 您 不能 在此發表回覆 您 不能 刪除本人發文 您 不能 編輯本人發文 您 不能 在此發起投票 您 不能 在此參加投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