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的明清樂、北管資料 |
發表回覆 ![]() |
頁 12> |
發表人 | |
Lin.C.S ![]() 高級會員 ![]() ![]() 註冊時間: 2001 Oct 15 狀態: 離線 積分: 512 |
![]() ![]() ![]() ![]() 發表: 2007 Aug 20 4:17pm |
明清兩代,琉球國(1429-1879)與中國具有封貢貿易關係。自1609年日本薩摩藩入侵琉球以後,琉球國又必須同時向日本薩摩藩和江戶幕府朝貢。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琉球國多災,宮殿焚毀,颱颶頻作,人畜多亡。是年琉球王尚貞過世,因世子尚純先卒。於康熙四十九年(1710)由尚純子尚益以嫡孫身份繼承王位(見《清史稿》),當琉球國新王登基時,照例必須由清廷派遣冊封史前往琉球冊封。同年(日本寶永七年,1710)琉球國又必須派遣使節團到日本薩摩藩、江戶謝恩(上江戶),隨團帶有樂隊。當時在江戶的日本儒學者荻生徂徠(自號物茂卿,1666-1728)曾經撰寫《琉球聘使記》記載此事。他在琵琶條中提到:「琵琶似此方者,四隔,圓如橫筒。更設九柱於其腹,極卑,而五長四短。手搊不用撥。鳳眼纎。揺則鏗爾有聲,想其腹中有物,是為異耳」。見
http://www.lib.u-ryukyu.ac.jp/iha/disp-img.cgi?page=9&file=iha0350 是說琉球琵琶和日本琵琶相似,有四相,琴身圓如橫筒,在腹部的面板上設有九品,相當低,五品長、四品短,彈奏時用手不用撥,鳳眼(出音孔)纖細,搖動琴身時腹中鏗然有聲,此腹中物即是響線,與當時的日本琵琶相異。琉球琵琶例由福建一帶傳入,其細頸、四相九品、鳳眼的特徵與福建南音琵琶極為相仿。不知道現代的南管琵琶是否還有響線的設置? 荻生徂徠的生平:http://www.chinese-thought.org/zwsx/001646.htm 林江山 |
|
林江山
|
|
![]() |
|
Lin.C.S ![]() 高級會員 ![]() ![]() 註冊時間: 2001 Oct 15 狀態: 離線 積分: 512 |
![]() ![]() ![]() ![]() |
增加絃樂器的共鳴,除了音箱型制的設計之外,增加共鳴絃也是一種常用的方法。共鳴絃可以分成內置和外置、定音和非定音等方式。
1. 內置:通常將共鳴絃置於音箱內側,配合非定音方式,無法調整共鳴絃的音高,東亞一帶的響線即是採用此法。 2. 外置:通常將共鳴絃置於音箱外側,配合定音方式,可以調整共鳴絃的音高,新疆以西和南亞一帶的絃樂器通常採用這種方法。 日本清樂月琴的響線: http://gekkinon.cocolog-nifty.com/moonlute/2006/11/post_bd5d.html 印度Sitar的共鳴絃: http://chandrakantha.com/articles/indian_music/sitar/media/sitar_parts.gif 阿富汗Rabab的共鳴絃: http://www.asza.com/afganreb.shtml 在洋琴、古箏、豎琴、鋼琴等採用一絃一音的絃樂器當中,高低音絃通常具有共鳴絃的作用,不需要另外增設共鳴絃。在採用一絃多音需要左手按音的絃樂器當中,共鳴絃是增加樂器共鳴常用的一種設計。共鳴絃具有延長絃音的功能,但在短促音奏法上也經常造成困擾。 月琴和琵琶早期都有響線的設計,今日大多已經廢除。國樂團瓢形彈撥樂器因音色突出發音短促造成音響不豐富的問題,在音箱內恢復非定音響線或是改用12條定音響線是否可以改善問題?是值得嘗試的構思。 林江山 |
|
林江山
|
|
![]() |
|
Lin.C.S ![]() 高級會員 ![]() ![]() 註冊時間: 2001 Oct 15 狀態: 離線 積分: 512 |
![]() ![]() ![]() ![]() |
短桿月琴出現於清代,是清代梆子腔和皮黃腔當中最重要的彈撥樂器,清代月琴採用「七律制」定品柱,至琴絃二分之一處,分成七格,各音相等,無全音和半音之分別,樂器圖見《清朝續文獻通考》,下圖為清制月琴的實物: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1/16/Moon_guitar.jpg 流傳到日本的「清樂」月琴則改用「十二律制」定品柱,採用上六(15)定絃,音柱間有全音和半音的差別,其中第三、七音有略為偏低的現象,下圖為攝於1886年的彈月琴女性圖: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5/59/Woman_Playing_a_Moon_Zither.jpg 「清樂」月琴的撥子(彈片)細長如簪,見下圖: http://www.kokone.to/~kgt/bitmap/G-pick1.png 「清樂」月琴的琴箱內側設有金屬製的響線,隨音共振,發音較長。這種響線在中國舊式的月琴當中亦見採用。以下是日本「明清樂」的網站,可以看到明清樂的解說和曲例: http://homepage2.nifty.com/CHARLIE-ZHANG/MIDI/MHP.html 以下為「斗酒庵月琴修理報告」,按各樂器圖另開網頁,可以看到該樂器的維修過程,以及樂器的內部構造: http://homepage2.nifty.com/CHARLIE-ZHANG/MOONH/MOONH.html 採用「十二平均律」定品柱的中國新制月琴(三絃或四絃),近年亦隨移居日本的中國音樂家而引進日本: http://www.kokone.to/~kgt/gdiary.html 林江山 |
|
林江山
|
|
![]() |
|
Lin.C.S ![]() 高級會員 ![]() ![]() 註冊時間: 2001 Oct 15 狀態: 離線 積分: 512 |
![]() ![]() ![]() ![]() |
在山下松琴(水和堂)著、小林松堂校《大清樂譜》乾(1880)當中,則直接提到「北管部」的名稱。對「北管」戲曲音樂有興趣者,此部分值得比對研究。《大清樂譜》在台灣學術界當中早已經有影印本流傳。我在民國70年左右得到《大清樂譜》和《洋峨樂譜》。
林江山 |
|
林江山
|
|
![]() |
|
Lin.C.S ![]() 高級會員 ![]() ![]() 註冊時間: 2001 Oct 15 狀態: 離線 積分: 512 |
![]() ![]() ![]() ![]() |
感謝站長提供的方法,以前我也是採用此法下載,可能是電腦設備太舊,檢閱時畫面動作遲緩,後來改用放大倍率單頁下載,雖然費時,下載後用秀圖軟體觀看,解決了畫面遲緩的問題。
林江山 |
|
林江山
|
|
![]() |
|
百鳥朝鳳 ![]() Admin Group ![]() ![]() 註冊時間: 2000 Aug 15 狀態: 離線 積分: 5068 |
![]() ![]() ![]() ![]() |
quote: 江山兄: 個人以為最好把他抓回到自己電腦裡面看。 點入本文瀏覽之後,右上角有個橘色的『印刷|保存』按鈕,點擊進去後,需要輸入頁碼,一次只能選擇十頁為限,然後他會把這十頁合併為一個 PDF 檔案,只要選擇存檔即可下載到自己的電腦裡。 PDF 用 Acrobat Reader 6 以上即可觀看,而且可以放大縮小,印出來也蠻清楚的,比在網路上瀏覽方便。 不過似乎同一本書,他預設的檔名都是一樣的,所以要自己存檔時改名字,加上P1-P10),(P11-P20)之類的,免得一直被同一個檔名覆蓋掉先前下載的。 |
|
用力回應是一種美德
|
|
![]() |
|
Lin.C.S ![]() 高級會員 ![]() ![]() 註冊時間: 2001 Oct 15 狀態: 離線 積分: 512 |
![]() ![]() ![]() ![]() |
民國66年,民俗學會婁子匡教授曾經將波多野太郎(日本著名漢學家)編著的《日本月琴音樂曲譜》編入「東方文叢」98冊(東方文化書局出版)當中,是台灣早期研究日本「明清樂」的重要書籍之一,書中包含波多野太郎撰寫的〈月琴音樂史略〉,以及部分的清樂曲譜。
林江山 |
|
林江山
|
|
![]() |
|
Lin.C.S ![]() 高級會員 ![]() ![]() 註冊時間: 2001 Oct 15 狀態: 離線 積分: 512 |
![]() ![]() ![]() ![]() |
該圖書館使用 JuGeMuPlayer (壽限無)系統的畫像倍率變換系統,
重新開機後捷徑圖無法看到, 請教諸位,此問題如何解決? 林江山 |
|
林江山
|
|
![]() |
|
百鳥朝鳳 ![]() Admin Group ![]() ![]() 註冊時間: 2000 Aug 15 狀態: 離線 積分: 5068 |
![]() ![]() ![]() ![]() |
謝謝江山兄!
|
|
用力回應是一種美德
|
|
![]() |
|
Lin.C.S ![]() 高級會員 ![]() ![]() 註冊時間: 2001 Oct 15 狀態: 離線 積分: 512 |
![]() ![]() ![]() ![]() |
大部分清樂譜與中國相同,僅見簡單的板眼符號,或句尾符號,與北管曲譜相類似,這類曲譜直接傳自中國。
到了明治年間開始產生變化,由於受到簡譜的影響,出現工尺譜旁加縱線的樂譜, 分成縱式和橫式兩種: 1. 縱式:如《月琴獨習》,明治31年(1898)。 http://kindai.ndl.go.jp/scrpt/jgmWeb.dll?ImageOut?p=27/40073927/00000/0011.dir/04-0/598-448/a-1192-896.jpg 2. 橫式:如《明笛胡琴月琴》,明治33年(1900)。 http://kindai.ndl.go.jp/scrpt/jgmWeb.dll?ImageOut?p=00/40074100/00000/0023.dir/04-0/634-463/a-1264-920.jpg 有些縱式工尺譜還附有小節線,如《洋峨樂譜》,明治31年(1898)。 http://kindai.ndl.go.jp/scrpt/jgmWeb.dll?ImageOut?p=11/40074111/00000/0023.dir/04-0/919-806/a-1832-1608.jpg 這種加縱線的方式,在採用日本字的胡弓縱式譜中也有例可尋,如《胡弓之集》,明治27年(1894)。 http://kindai.ndl.go.jp/scrpt/jgmWeb.dll?ImageOut?p=75/40072975/00000/0036.dir/03-0/1403-1004/a-1868-1336.jpg 此外,在簡譜方面: 出現將阿拉伯數字換成漢字:一、二、三、四、五、六、七的例子,如《清笛明笛獨習自在》,明治43年(1910)。 http://kindai.ndl.go.jp/scrpt/jgmWeb.dll?ImageOut?p=91/40073991/00000/0023.dir/04-0/631-473/a-1256-944.jpg 林江山 |
|
林江山
|
|
![]() |
發表回覆 ![]() |
頁 12> |
Tweet
|
論壇跳轉 | 論壇權限 ![]() 您 不能 在此發表新文章 您 不能 在此發表回覆 您 不能 刪除本人發文 您 不能 編輯本人發文 您 不能 在此發起投票 您 不能 在此參加投票 |